说起中日之间的茶渊源,那就是一段讲不完的茶叶对外交流史。日本的茶叶究竟起源于哪里?下面,就让药茶网小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大约唐代以后,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虽然这条对外的纽带依然以丝绸为名,但中国对外输出的产品已不再以丝绸为主,茶叶和瓷器取代了丝绸昔日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宋代开始,茶叶甚至成为税收的一大来源,与盐税并重,可见茶文化在其时的发展。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中国茶文化大规模对外输出的时期开始的。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文化现象;而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为禅。茶道与禅宗是一组平行且并驾齐驱的关系,因而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中国唐代,国运兴盛,万国来朝,其中不乏乘木船而来的日本僧人,他们或短期、或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包括享受丰裕的饮食生活。而一旦回国,难耐日本饮食,尤其是斋饮的粗陋,而远道带回的茶叶在中国既是文人雅士的风流之物,也是出家山林的僧人们的洁净之物,于是,以其来自中国士大夫圈子的高雅脱俗之物,成为寺院斋饭的点睛精品和敬献权贵的珍品,难怪有人说,日本茶文化是起源于僧侣及上层社会对唐风文化的崇拜和无条件的吸附,初始是贵族们竞相效仿的风流雅事。难怪日本茶道兴起之初的“寺院茶”、“书院茶”,都还没有脱离趋附唐风的影子。
而无论是茶树的移植,还是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传播,其中有一人功莫大焉,这就是最澄。最澄(767-822),日本近江(滋贺县)人,俗姓三津首。其先人为归化日本之汉人。据日本茶的历史年表记载:“公元805年,在佐贺县大津市的日吉大社,种植了由最澄从中国带回来的茶树果实。”最澄将这些茶籽种植在京都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早的“日本茶园”,至今还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在这通碑上记载了最澄在中国携回茶种辟园种植的经过。这也是中国茶种传往国外的最早文献记载。而正是这个最澄,盛唐时期曾来过义乌,且成了义乌与日本交流交往的文化使者。
乌伤双林禅茶之熏染,使得最澄将茶与佛教的默契带到了日本。茶与佛教的联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佛教徒修持生活的重要一环就是坐禅,而坐禅要求静坐、敛心、集中思维,专注一境,这就得靠茶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因而说“品茶为参禅前奏,参禅成品茶目的”。正因如此,最澄来双林游学之际,这里已专设茶寮(茶室)以招待上客;设有“茶堂”,以供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之用,可以说深悟了茶道精神。此等修养和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可以从《文华秀丽集》中收有的一首嵯峨天皇与最澄的唱和诗《澄公奉献诗答》看出,由于受双林禅茶的影响,茶对最澄来说已须臾不离左右。而且从诗中也透露出最澄与天皇属莫逆之交,再加之他是被日本佛教史上誉为“入唐八大家”之一,圆寂后又被清和天皇追赠为“传教大师”谥,这是日本有大师称号的开始。鉴此,他能成为日本茶文化领袖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