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药茶康养

首页> 药茶康养>

药茶的具体应用与选择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04日 14:47:55     发布者:    浏览:1512次

茶疗源远而流长,其效广泛而卓著,并且寓“疗”于“食”,取料容易,携用方便等等。对于明了者,应用茶疗可以说是顺乎自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茶叶的选择与保管

茶疗必用茶叶,因此首先就要选择茶叶。而选茶的首要问题就是不能有霉变。霉变的茶叶不但丧失了营养和药效成分,还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再就是适当根据病情或季节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比如,一般认为绿茶偏于“凉”性,若病情性质偏“热”的,或是在炎热的夏季,可选用绿茶。红茶偏于“温”性,若病情性质偏“寒”的,或是在寒冷的冬季,可选用红茶。乌龙茶性质较平和,若病情性质偏“热”偏“寒”不明显的,或是在秋季,可选用乌龙茶。花茶中含有茉莉花、珠兰花等,在中医看来,花茶类有升散之性,可疏肝解郁理气,若患者情绪抑郁,或是在春季,可选用花茶。但是以上茶类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茶疗复方当中,其轻微的偏性,可以通过其他配伍药整体平衡。此外,由于各种茶叶加工工艺不同,一般还认为,就茶叶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多少而言,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B1、B2、微量元素锌和茶多酚等,都较其他茶(如乌龙茶、红茶等)为多。再根据上述成分的药效作用,进一步认为对于降脂而防治血管硬化,抗突变而防治癌症,抗脂质过氧化而延缓衰老等,以用绿茶较好。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一些人喝了过多过浓的绿茶,尤其是空腹时,由于过多过浓的茶多酚会对胃产生一定刺激,而引起胃感不适。若如此,则应减少量及浓度,或改用红茶等。茶叶最忌的是受潮,受潮后很容易霉变。而且茶叶变质也与高温、光线及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有关。另外,茶叶最容易吸收异味,不能与樟脑、香皂等气味较浓的东西置放一处。总之,茶叶应置于干燥、密闭、不透光及无异味的容器中保管,并应放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地方。当然,以方便应用为原则,少量多次的购置,也是一种好措施。

配药的选择与制备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但就成年人而言,一般一天用茶量宜为6-15克,茶疗用量也一般不超过20克。如是,总量小成分量也就更小了。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从临床实际来看,茶疗方多是茶叶配伍其他中草药而共同取得较好的疗效。

那么如何选择配药呢?首先照选定的茶疗方单,将各种配药的重量按适当的倍数扩大,在医生的指导下到正规的医院药房或中药店购置,各品种分开包装。定要仔细查看药材,若有霉变、虫蛀、腐败或混有明显砂石泥土等杂质者则不能用。选购后,制备配药则应将各种药材(易水溶都除外)用清水快速漂洗(一般2~3分钟),以除去灰尘等杂质。再用刀、剪等工具把药材尽量加工小块、小段。然后将药材日晒或用电烘箱等干燥。有条件的最好用家用消毒柜或紫外线灯等,对直接用于冲泡的药材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将药材按重量比例混和,再称出每一剂的量,

用防潮纸包好,装入可防潮的盒、袋内备用。到冲泡或煎煮应用时,再与茶叶整合成茶疗方。

茶疗方药的选择

茶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因此,茶疗也应当遵循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比如说“寒凉"性的病证,就应当选择“温热”性的茶疗方法调整它,否则就会雪上加霜;“温热”性的病证,就适宜选用“寒凉”性的茶疗方法平衡它,否则就如火上烧油。举例感冒而言,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的是风寒感冒,应选用温性的羌芎茶;表现为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的是风热感冒,当选用凉性的银翘薄鼓茶。若两者错位,则或雪上加霜,或火上浇油,病情反会加重。因此,用者须要认真仔细阅读领会各个茶疗方中的功效,必要时应咨询有关医务人员。还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茶疗虽然有着广泛的效用,但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也要一分为二,即是说她也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神丹灵药。从临床实际来看,茶疗对于一些慢性病及强身保健、养颜美容最为适宜,只要持之以恒地应用,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急症、重病及病情变化快的疾病,则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当然,在医生指导下,将茶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还是很有益的。

此外,还要注意茶疗汤药应现制现用,不论何种原因(如存留时间过长、受到污染等),汤汁一旦变馊,则切不可服用,否则就有害而无益了。各个茶疗方中的用法也须认真对待,不可马虎,这也是取得疗效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文内容由山西药茶网整理发布

上一篇: 黄芩有泻火除湿、坚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
下一篇: 药茶常见的使用方法
文化三晋
晋药
晋茶
晋商
药茶标准
药茶研究
药茶基地
药茶溯源
质量标准
山西药茶
中药文化
饮茶文化
药茶功效
药茶联盟
服务中心
品牌授权
联盟概况
联盟章程
新闻资讯
联盟动态
山西长治振东科技园
联系电话:0355-8096028
传真:0355-8096029
bgs@zdjt.com